| 云母和蒙脱土表面金属化的研究 |
| 戴洪斌
|
学位类型 | 博士
|
导师 | 王福会
|
| 2006-12-17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学位授予地点 | 金属研究所
|
学位专业 | 材料学
|
关键词 | 金属/无机复合粉
电磁屏蔽
云母
蒙脱土
化学镀cu
化学镀ni-p
活化
偶联剂
沉淀-还原
离子交换
|
摘要 | 金属/无机复合粉是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这种复合粉具有金属和芯核材料的综合性能,可用于树脂基电磁屏蔽材料(涂料和塑料)、PTC热敏电阻材料和吸波材料的填料,还可用于陶瓷基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
金属/无机复合粉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镀、沉淀-还原、气相沉积和电镀等。本工作选用氟金云母和蒙脱土为芯核材料,主要采用化学镀使其表面金属化。基于云母和蒙脱土的结构特性,通过改进现非金属材料化学镀常用的前处理工艺,不需粗化和敏化处理,制备了Cu/云母,Ni-P/云母和Cu/蒙脱土复合粉。此外,还用沉淀-还原工艺,制备了Ni/云母复合粉。所得镀层具有连续,均一,致密等特点。运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X)、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所制备的金属/无机复合粉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化学镀的机理。
本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包括:
1. 用相对廉价的AgNO3取代昂贵的PdCl2做活化剂,对云母进行化学镀Cu,制备了Cu/云母复合粉。Cu镀层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fcc)晶型, Cu层表面有一层约30nm厚的氧化物,氟金云母对活性阳离子 — [Ag(NH3)2]+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静电作用;在其它工艺相同时,适当的装载量和搅拌对云母粉表面是否能包覆一层均匀致密连续的Cu镀层有重要的影响。
2. 用“一步法”硅烷偶联剂无锡前处理化学镀镍工艺,对表面含羟基的云母进行化学镀Ni-P,制备了Ni-P/云母复合粉。所用的活化剂是由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的水解产物硅醇与Pd(Ⅱ)离子反应形成的配合物。活化时,该活性剂与云母表面的羟基反应,在基体表面形成了分子自组装膜(SAM),该分子膜通过配位键结合活性Pd(Ⅱ)离子,同时又通过共价键与基体结合,这就完成了非金属材料化学镀的前处理活化过程。
在镀态时,Ni-P合金镀层是P在面心立方(fcc)Ni中的过饱和固溶体,这种固溶体是亚稳态的过饱和微晶或非晶,热处理使这种亚稳态向稳定的平衡态转变,最终的平衡相是面心立方的Ni晶体和体心四方的Ni3P化合物二相组织。Ni-P/云母复合粉的电磁性能受镀层P含量和热处理的影响,随着镀层P含量的降低及进行热处理,其导电率和磁化强度都有提高。
3. 用沉淀-还原法,即以氟金云母粉为载体,先用异相沉淀法制备Ni(OH)2/云母复合粉,再用H2还原,制备了Ni/云母复合粉。所包覆的金属Ni呈超细颗粒状,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其平均粒径为150nm。金属Ni表面有约6nm厚NiO。
4. 用离子交换法前处理工艺对蒙脱土 (Na-MMT) 进行化学镀Cu,制备了Cu/蒙脱土复合粉。活性离子— [Ag(NH3)2]+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取代了蒙脱土层间和表面的Na+离子,化学镀时,活性离子被镀液中的还原剂(HCHO)还原成具有催化性能Ag,正是Ag引发了化学镀Cu自催化反应。 |
页数 | 160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16844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戴洪斌. 云母和蒙脱土表面金属化的研究[D]. 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06.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