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 OpenIR
Ti/TiAl3层状复合材料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反应扩散制备技术
徐磊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杨锐
2006-02-27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学位授予地点金属研究所
学位专业材料学
关键词层状复合材料 轧制复合 反应扩散 生长动力学 Tial 基合金 粉末冶金
摘要Ti-Al系层状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低密度、优良的热传导性能、足够的结合强度和弯曲性能,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等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元素箔片法制备Ti-Al系层状复合材料,通过真空热压、冷轧复合、热轧复合(600oC热轧复合) 和压轧复合四种手段制备出界面结合良好的Ti-Al系层状复合材料,其中三种轧制复合法的最佳轧制变形量分别确定为50%,61%和63%。 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制备出Ti/TiAl3层状复合材料:(1) Ti/Al真空预热压板材经过600oC的63%轧制变形后,再经过600oC/3 h的真空热处理;(2) 热轧坯在950oC保温8 min,进行48%的热轧变形。Ti-Al系的扩散中,晶界扩散是主要的扩散方式;由于热轧过程中动态再结晶所致晶粒细化,晶界增多,促进了Ti/Al反应扩散的进行。轧制温度为600oC时,提高轧制变形量有利于Ti/Al反应扩散的进行。 为研究Ti-Al系反应扩散的机制,采用600oC/50MPa/3h真空热压工艺将Ti/Al箔片复合,制成Ti/Al多层扩散偶。结果表明:在Al的熔点(660oC)以下时,TiAl3相是Ti/Al界面反应区唯一的界面反应产物。将改进的有效生成焓模型应用到Ti-Al二元系中,能够很好地解释TiAl3首先出现在界面区的实验观察。同时,改进的有效生成焓模型还正确地预测了TiAl相是TiAl3和Ti层之间形成的第二相。 Ti和Al都是发生扩散的元素,与反应温度是否高于Al的熔点或者低于Al的熔点无关。TiAl3层的生长主要出现在TiAl3 /Al的界面处。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TiAl3层生长的动力学因子n在0.30~1.05之间发生变化。结果表明:控制Ti/Al反应扩散的机制由晶界扩散向在TiAl3层中的体扩散发生转变,接着转变为受TiAl3 /Al界面处的化学反应控制。实验发现,界面反应层生长速率k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果把界面反应看作是Ti原子在Al层中的扩散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受Ti在Al中的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的固溶度的限制。对这个扩散过程简化处理,得到与实验发现相一致的界面反应层生长速率k的变化趋势。 本研究采用韧性的Ti粉与脆性的TiAl3基合金粉末方法制备-TiAl合金,不但有效地避免烧结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而且因TiAl3基合金与Ti的熔点相近有利于真空烧结和成分均匀化;因Ti粉的韧化作用,采用真空热压法成型的合金坯料具有较好的冷成型和中温加工性能,降低了-TiAl合金的加工成本。 采用热等静压成型的TiAl基合金的致密度能达到理论密度的97 %以上。选用910 oC/2 h/125 MPa热等静压和1200oC/4 h/135MPa热等静压时,制备的TiAl基合金的密度达到理论密度的99.5 %以上。提高热等静压温度和压力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致密度,而且能够缩短反应时间。热等静压制备的Ti-47Al粉末冶金合金,经过真空热处理后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组织的γ-TiAl基合金,表明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Ti-Al粉末冶金合金组织,使其性能得到改善,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页数117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16899
专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磊. Ti/TiAl3层状复合材料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反应扩散制备技术[D]. 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徐磊]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徐磊]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徐磊]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