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锡合金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
| 桑夏晗
|
学位类型 | 硕士
|
导师 | 叶恒强
|
| 2008-05-30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学位授予地点 | 金属研究所
|
学位专业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关键词 | Cusn
显微结构
超晶格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
最大熵重构
|
摘要 | 我们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在Cu-Sn(1:1)合金中观察到η相的三次调制结构。这种调制结构是由于多余Cu原子在NiAs型晶体结构中的双三棱锥空位的规则占位产生的。通过电子衍射,确定了调制结构晶格常数及晶格矢量与无序的基体结构间的几何关系。我们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研究了调制结构的旋转畴和平移畴。在实验中观察到两种调制结构的共存现象,以及调制结构引起的漫散射现象。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方法,发现了一种新的Cu3Sn相,并利用电子衍射、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和高分辨Z衬度像确定了其晶体结构为D019结构。据我们所知,这种结构的Cu3Sn相此前还未被报导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在D019结构的Cu3Sn相中发现了大量的位于 面上,偏移矢量为 的反相畴界。
通过模拟不同实验参数和噪音下的高分辨Z衬度像,我们研究了不同成像条件对Z衬度像成像和重构处理的影响,确定了最大熵重构Z衬度像的精度。特别是研究了当试样中含有原子序数(Z)差别很大的元素时,重原子列的存在对测量轻原子列的位置和强度的可靠性的影响。研究确定,在噪音水平适中(SNR > 2.5)时,原子列位置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3nm;但是,从最大熵重构得到的物函数中测定的轻原子列强度可能随强弱原子的原子序数差别增大或者图像噪音的增高,逐渐偏离实际强度值。 |
页数 | 94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17196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桑夏晗. 铜锡合金中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子显微学研究[D]. 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08.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