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氧化过程中其表面“非晶膜”的AES和HREM分析 |
| 徐淑华,张云芝,关若男,李日升,于赢大
|
| 2000-08-28
|
发表期刊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期号 | 8页码:55-60 |
摘要 | 利用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束对铜的薄膜样品进行了连续的照射和跟踪观察 ,结果发现 ,Cu在氧化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一层非晶膜 ,这层非晶膜在电子束的照射下转变成了Cu的晶体氧化物 .AES和HREM分析结果表明 ,Cu表面出现的这层非晶膜 ,它的主要成分为Cu和O ,在铜的氧化过程中起着一种氧化界面的作用 .也就是说 ,Cu的氧化要经历两个阶段 ,首先是Cu与O结合形成非晶膜 ,接着非晶膜在适当的时候转变为铜的晶态氧化物 . |
部门归属 | 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固体原子象开放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15,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固体原子象开放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15,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固体原子象开放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15
|
关键词 | 非晶膜
电子束
氧化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27192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徐淑华,张云芝,关若男,李日升,于赢大. 铜氧化过程中其表面“非晶膜”的AES和HREM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8):55-60.
|
APA |
徐淑华,张云芝,关若男,李日升,于赢大.(2000).铜氧化过程中其表面“非晶膜”的AES和HREM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55-60.
|
MLA |
徐淑华,张云芝,关若男,李日升,于赢大."铜氧化过程中其表面“非晶膜”的AES和HREM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000):55-60.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徐淑华,张云芝,关若男,李日升,于赢大]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徐淑华,张云芝,关若男,李日升,于赢大]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徐淑华,张云芝,关若男,李日升,于赢大]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