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三中板机械性能的研究 | |
张作梅,李建华 | |
1956-01-31 | |
发表期刊 | 金属学报
![]() |
期号 | 1页码:87-128 |
摘要 | 本文叙述和讨论了沸腾钢和铁静钢钢三中板机械性能的系统研究和初步生产试验的经过和结果. 在初步生产试验中,证明了控制加工温度、压下规程、冷却速度和进行低温回火可以提高钢三中板的机械性能和冷弯性能. 在系统的研究中,找出了钢三中板的机械性能和冷弯性能与其显微结构和晶粒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进一步了解了原始奥氏体晶粒度和冷却速度对於成品的显微结构和晶粒度的影响.如果原始奥氏体晶粒很大(1号或以上),则成品的晶粒也很粗大,且易生成魏氏组织,对降伏强度和冷弯性能都有不良的影响;反之,如果奥氏体晶粒细小(6号或更小),则易生成细小均匀和等轴的成品晶粒,提高了成品的机械性能和冷弯性能;在相变期间冷却速度过低便易生成带状组织,对各种机械性能和冷弯性能都有不良的影响. 在系统的研究中并着重研究了奥氏体晶粒度在热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实验结果指出,钢三的奥氏体晶粒经过加工后发生细化,但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又重新长大.奥氏体晶粒细化的程度主要决定於未加工前的晶粒大小和加工量,长大的程度则主要决定於保温时间、加工量和温度.因此在多次重复的热加工过程中,各次的加工量对於细化奥氏体晶粒便有了积累作用.每次加工之间的间隔时间愈短,积累作用也就愈显著.如果在轧钢过程中,缩短了各道次之间的间隔时间。增加了压下率,並在停轧后使钢板迅速冷却到相变点,便可能得到转变前的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
部门归属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关键词 | 机械性能:8836 加工量:3178 加工温度:2502 奥氏体晶粒度:1145 冷却速度:1091 实验结果:864 冷弯性能:854 温度高:768 压下率:766 压下规程:625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30213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作梅,李建华. 钢三中板机械性能的研究[J]. 金属学报,1956(1):87-128. |
APA | 张作梅,李建华.(1956).钢三中板机械性能的研究.金属学报(1),87-128. |
MLA | 张作梅,李建华."钢三中板机械性能的研究".金属学报 .1(1956):87-128.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作梅,李建华]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作梅,李建华]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作梅,李建华]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