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 OpenIR
HCO_3~-和SO_4~(2-)对Cu点蚀行为的影响
王长罡; 董俊华; 柯伟; 陈楠
2012-01-11
发表期刊金属学报
期号1页码:85-93
摘要在不同浓度配比的HCO_3~-和SO_4~(2-)混合溶液中,利用循环极化电化学测试方法和SEM,对Cu工作电极的循环极化行为和点蚀表面形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电位范围的循环极化实验中,Cu的点蚀行为可分为活性溶解型点蚀和钝化膜破裂型点蚀;随SO_4~(2-)浓度的升高Cu点蚀的敏感性增大.由于HCO_3~-与SO_4~(2-)的协同作用,随HCO_2~-浓度升高点蚀敏感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钝化膜破裂型点蚀中,SO_4~(2-)提高Cu点蚀的诱发能力;HCO_3~-降低Cu点蚀的诱发能力.2种离子对点蚀自修复能力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部门归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Cu点蚀 循环极化 Hco_3 So_4~(2-)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60569
专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长罡,董俊华,柯伟,等. HCO_3~-和SO_4~(2-)对Cu点蚀行为的影响[J]. 金属学报,2012(1):85-93.
APA 王长罡,董俊华,柯伟,&陈楠.(2012).HCO_3~-和SO_4~(2-)对Cu点蚀行为的影响.金属学报(1),85-93.
MLA 王长罡,et al."HCO_3~-和SO_4~(2-)对Cu点蚀行为的影响".金属学报 .1(2012):85-9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长罡]的文章
[董俊华]的文章
[柯伟]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长罡]的文章
[董俊华]的文章
[柯伟]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长罡]的文章
[董俊华]的文章
[柯伟]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