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 OpenIR
化学气相渗工艺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02
关键词化学气相渗 工艺 节能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英文摘要采用化学气相渗工艺新技术-HCVI技术(Heaterless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制备C/C材料,20小时之内材料密度达到1.7g/cm<'3>。该项技术于1999年底申报了中国发明专利。该技术不同于现有的其它化学气相渗方法,无论从原理上还是实验技术上都做了重大改进。它是将纤维增强骨架在电磁场耦合作用下加热,依靠骨架本身的隔热性能和气体冷却作用,在样品内外产生温差,整个致密过程从材料中心开始。沉积在常压下进行。该技术最大优点是:工艺周期短,设备简单,便于操作,既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也适合大批量生产。试验证明,这是一种高效、快速、节能的新技术。可用该技术制备飞机、汽车刹车片等。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68692
专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化学气相渗工艺新技术. 200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