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材料界面精细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
| 李斗星; 宁小光; 平德海; 贺连龙; 叶恒强
|
| 2000
|
关键词 | 材料界面
精细结构
对性能影响
|
完成单位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英文摘要 | 主要内容;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术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在原子尺度上系统地研究了界面的精细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1.该成果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界面新结构。首次提出了纳米固体晶界的“有序-无序结构模型”;在纳米固体PD中观察到大量的、通常在室温面心言方金属中不常见的形变孪晶及位错等缺陷,提供了纳米固体中存在大量缺陷的实验证据;阐明了形变前后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界面结构特征,发现了两种新相。2.用纳米综合分析手段发现了界面反应的规律和微观机制。在纳米尺度上揭示了四种晶须增强铝合金、Ti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和界面反应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善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强度的措施;发现了电子束辐照下在低温发生的Mg0/Ai<,2>O<,3>界面反应,提出了反应机制,发现了新取向关系;发现形变诱发的TiAl-Ti<,3>Al相变。3.建立了能定量地测定界面或缺陷附近点阵畸变、原子位置的定量高分辨图像处理方法。特点:该成果研究方法新;研究层次极细微,达原子级层次;研究对象新,均是近几年出现的纳米固体等新型材料;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有理论指导意义。该成果具有独创性,处国际领先地位。应用推广情况:该成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35篇论文被国际、国内引用207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33次。提出的观点被国内外同行所接受并被国内专著收录。对深入了解界面的几何特征、界面结构、化学键合、界面的化学缺陷与结构缺陷、界面反应与界面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更深层次上理解界面特征与材料性能之间关系,并由此寻求更好的控制途径方法,进而改善材料的性能,对发展新材料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例如,在改善AL18B4O33晶须增强AL合金基复合材料性能效果非常显著。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成果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69022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斗星,宁小光,平德海,等. 新材料界面精细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2000.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