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 OpenIR
一种新型扭曲片整铸管
朱耀宵; 郑志; 曾清泉; 宁秀珍; 白清举; 楼琅洪; 王国清; 许适群
1999
关键词专利技术 扭曲片整铸管 铸件 强化传热 裂解炉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英文摘要乙稀是石化工业的基础原料,中国1997年产量为300万吨,2000年时,将扩大到500万吨。目前,是通过乙稀裂解炉进行乙烯生产,即以轻柴油、石脑油为原料,通过用火焰加热的一系列十几米至几十米长的光管,将物料加热到900℃左右,裂解成乙稀。这种老式乙烯裂解炉存在如下几个缺点:通过光管的流动物料,在管壁上附着一层气态滞留层。由于气态导热率比固态或液态低二个数量级,相当于存在一层绝热层,严重阻碍将管外的热量传给管内的物料;由于物料平行于管壁流动,靠近管壁的物料温度较高,中心的物料温度较低,因此,使裂解程度不一致,较高的物料,裂解过度,促进结焦,并进一步降低传热,促进结焦。温度较低的物料,裂解不充分,使乙稀收率较低。如将该发明的扭曲片整铸管安装于乙稀裂解炉的光管中,使物料在管中旋转前进,可大大减薄滞留层,强化传热。这种新型的强化传热的乙稀裂解炉与老式炉对比结果如下:通过管壁热流量增加28%,对焦倾向减少43%。因而新型比老式乙稀裂解炉产量可增10%。如推广可年增产30~50万吨。建一座30万吨乙稀工程,投产超过百亿元;三稀收率提高1.8个百分点,生产300万吨乙稀,新型炉比老炉子节约70万吨原料油,价值10亿元;生产300万吨乙稀,由于传热效率的提高,可节约燃料约10亿元。该发明已在辽化进行工业轮试验,并将在扬子石化总公司推广应用。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69251
专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耀宵,郑志,曾清泉,等. 一种新型扭曲片整铸管. 199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耀宵]的文章
[郑志]的文章
[曾清泉]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耀宵]的文章
[郑志]的文章
[曾清泉]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耀宵]的文章
[郑志]的文章
[曾清泉]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