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 OpenIR
含氦Ti膜及TiY合金膜中氦的热解吸行为研究
张金朝; 熊良银; 刘实
2013
会议名称第十二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
页码34-35
会议日期2013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威海
摘要材料中因辐照或衰变产生的氦,基本不溶于任何基体,其扩散激活能非常小,通常扩散至空位和晶界等缺陷处,氦在扩散过程中易于聚集形成氦泡,最终导致材料宏观性能衰减。因此,研究氦在金属材料中的捕陷形式及存在行为具有重要实际意义。采用He/Ar复合气氛下磁控溅射的方法,向Ti、Ti_2Y和Ti_6Y薄膜中引入不同浓度的He,最高He含量(氦-金属比)达到约0.19。利用真空热解吸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线性加热,升温速率为1℃/s,最高温度达到1500℃,获得He的热解吸谱(TDS)。研究发现:(1)含氦Ti膜和TiY合金膜均在100℃和450℃、700℃-800℃、1000℃-1450℃处出现明显的氦释放峰,分析表明,这三个解吸温区分别对应He在材料中的不同存在状态,即低温区与样品表层吸附的氦及样品中的自由氦原子(间隙氦原子和空位氦原子)有关;中温区的氦释放主要来源于样品早期形成的氦泡;高温区则与晶界、位错等大尺寸缺陷处(或晶内)不断形成的氦团簇和氦泡的释放有关。样品中氦含量较低时,中温区的氦释放不明显。随着氦含量增加,高温区释放峰温度有所降低。(2)与纯Ti膜相比,TiY合金膜中、高温区的氦释放峰温度均向高温方向偏移,说明元素Y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合金中氦的释放,这可能与Y在钛合金中的偏聚行为有关。(3)含氦Ti6Y合金膜经900℃热处理40min,样品中的自由氦原子趋向于形成氦泡,其热解吸谱只存在高温区的氦泡释放峰;经600℃热处理40min,低温区释放峰消失,但中、高温区的氦释放量明显少于900℃热处理过程。预测存在某个临界温度T~0,tT~0时,材料中的自由氦原子向晶界、位错等缺陷聚集形成氦泡占主导地位。
部门归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关键词钛膜 热处理 热解吸
主办者中国核物理学会核靶专业组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73745
专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金朝,熊良银,刘实. 含氦Ti膜及TiY合金膜中氦的热解吸行为研究[C],2013:34-3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金朝]的文章
[熊良银]的文章
[刘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金朝]的文章
[熊良银]的文章
[刘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金朝]的文章
[熊良银]的文章
[刘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