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团簇模型设计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Ni,Co)-Al-(Ta,Ti)-(Cr,Mo,W)及其在900℃下1000 h的长期时效行为 |
| 张宇; 王清; 董红刚; 董闯; 张洪宇; 孙晓峰
|
| 2018-04-11
|
发表期刊 | 金属学报
 |
期号 | 04页码:591-602 |
摘要 | 基于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通过Ta-Ti和Ni-Co互换对第一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进行成分设计,并对所设计的A组和B组成分系列进行选晶法单晶制备、初熔温度测试、标准热处理和900℃、1000 h长期时效。其中,A组为[Al-Ni_(11)Co_1](Al_1Ta_xTi_(0.5-x)Cr_1W_(0.25)Mo_(0.25)),x=0、0.25和0.5(对应Ta和Ti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Ta-2.65Ti、4.82Ta-1.26Ti和9.32Ta-0Ti);B组为[Al-Ni_(12-y)Co_y](Al_1Ta_(0.25)Ti_(0.25)Cr_1W_(0.25)Mo_(0.25)),y=1.5、1.75、2和2.5(对应的Co质量分数分别为9.43Co、11Co、12.57Co和15.71Co)。在A组合金中,随Ta的增加(Ti的降低),初熔温度升高,均超过1330℃,其中9.32Ta-0Ti最高,在1335~1340℃之间;标准热处理后g/g′负错配度从-0.262%减小到-0.247%;长期时效中g′的粗化得到抑制,9.32Ta-0Ti的粗化速率最低(K=5.6×10~(-5)mm~3/h)。对于B组合金,Co含量变化未明显改变初熔温度和长期时效g′粗化速率,但初熔温度同样超过1330℃,Co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标准热处理后的g′体积分数(约69%)和减小g′尺寸(约0.55 mm)。2组合金的粗化速率均接近三代单晶合金水平(K≈(2.08~3.82)×10~(-5)mm~3/h)。 |
部门归属 | 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关键词 |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
长期时效
错配度
Γ'粗化速率
|
资助者 | 国家重点科研发展计划项目No.2016YFB0701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1674045~~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79218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通讯作者 | 张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宇,王清,董红刚,等. 基于团簇模型设计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Ni,Co)-Al-(Ta,Ti)-(Cr,Mo,W)及其在900℃下1000 h的长期时效行为[J]. 金属学报,2018(04):591-602.
|
APA |
张宇,王清,董红刚,董闯,张洪宇,&孙晓峰.(2018).基于团簇模型设计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Ni,Co)-Al-(Ta,Ti)-(Cr,Mo,W)及其在900℃下1000 h的长期时效行为.金属学报(04),591-602.
|
MLA |
张宇,et al."基于团簇模型设计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Ni,Co)-Al-(Ta,Ti)-(Cr,Mo,W)及其在900℃下1000 h的长期时效行为".金属学报 .04(2018):591-602.
|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