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 OpenIR
细长工件轴向超声检测中迟到波的形成机制及特性
蔡桂喜; 沈建中; 沙高峰; 张博; 朱洪玲; 陈曦; 刘畅
2018-07-10
发表期刊无损检测
卷号40期号:07页码:1-8+77
摘要根据超声波传播过程的仿真结果,提出波线-波面动态演化简化分析模型,以说明迟到波的形成机制及特性。分析认为,掠入射纵波是移动性头波的波源,以临界角传播的头波(横波)在相对侧的波型转换(转为纵波)后形成了迟到波;头波继续在相对侧反射形成了迟到波回波序列;由于主声束能量部分地逐渐转换为头波的能量积聚,造成了迟到波波幅可能大于底波波幅的现象。利用迟到波的一些特性,有益于更好地进行超声无损检测,波线-波面动态演化分析模型有助于一般超声检测问题的分析。
关键词超声波 掠入射 头波 迟到波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80207
专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通讯作者蔡桂喜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3.俄亥俄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蔡桂喜,沈建中,沙高峰,等. 细长工件轴向超声检测中迟到波的形成机制及特性[J]. 无损检测,2018,40(07):1-8+77.
APA 蔡桂喜.,沈建中.,沙高峰.,张博.,朱洪玲.,...&刘畅.(2018).细长工件轴向超声检测中迟到波的形成机制及特性.无损检测,40(07),1-8+77.
MLA 蔡桂喜,et al."细长工件轴向超声检测中迟到波的形成机制及特性".无损检测 40.07(2018):1-8+7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蔡桂喜]的文章
[沈建中]的文章
[沙高峰]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蔡桂喜]的文章
[沈建中]的文章
[沙高峰]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蔡桂喜]的文章
[沈建中]的文章
[沙高峰]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