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 OpenIR
不同含碳量Fe—C合金表面纳米化行为的分析
其他题名The Analyses of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of Fe-C Alloys With Different Carbon Content
吕晓仁; 李曙; 刘阳
2007
发表期刊中国表面工程
ISSN1007-9289
卷号20.0期号:003页码:14-17
摘要采用超音速微粒工艺对不同含碳量的Fe-C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纯铁和碳钢均可以实现表面纳米化,而灰口铸铁却得不到纳米化的表层结构,原因是其组织结构和塑变能力不同;超音速微粒轰击工艺获得的变形层厚度与含碳量相关,大致与合金屈服强度的1/2次方成反比;纯铁和低碳钢经过超音速微粒轰击可以获得最佳的表面纳米化效果。
其他摘要The treatment of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on Fe-C alloys with different carbon content was conducted by the Supersonic Fine Particles Bombarding (SFPB).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layer of pure iron and carbon steels c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nanocrystalline structure, while the surface layer of grey iron could not be transformed. This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 of microstructure and the capability of plastic deformation. The thickness of deformed layer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carbon content and it was in inverse proportional to about one-half power of the yield strength. The optimal effect of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by SFPB treatment was achieved on pure iron and mild steels.
关键词表面纳米化 Fe-C合金 超音速微粒轰击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3023166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89657
专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吕晓仁,李曙,刘阳. 不同含碳量Fe—C合金表面纳米化行为的分析[J]. 中国表面工程,2007,20.0(003):14-17.
APA 吕晓仁,李曙,&刘阳.(2007).不同含碳量Fe—C合金表面纳米化行为的分析.中国表面工程,20.0(003),14-17.
MLA 吕晓仁,et al."不同含碳量Fe—C合金表面纳米化行为的分析".中国表面工程 20.0.003(2007):14-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吕晓仁]的文章
[李曙]的文章
[刘阳]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吕晓仁]的文章
[李曙]的文章
[刘阳]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吕晓仁]的文章
[李曙]的文章
[刘阳]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