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 OpenIR
CBGA热循环作用下组织演化与损伤的研究(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damage of ceramic ball grid array under thermal cycling)
王薇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冼爱平
2006-06-1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学位授予地点金属研究所
学位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关键词陶瓷球栅阵列封装 热循环 有限元法 疲劳裂纹 可靠性
摘要由于陶瓷球栅阵列封装(CBGA)结构中陶瓷芯片、印刷线路板与焊点之间的热膨胀系数有很大的差异,在电子器件实际服役条件下,当环境温度变化或频繁开关时很容易在焊点内产生往复作用的应力。这种周期性作用的应力造成了焊点的疲劳失效,研究表明,电子器件的失效中60 %以上是由于焊点失效引起的,而这些焊点失效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温度循环的作用。本文对电子封装CBGA结构中焊点在热循环作用下组织的演化和损伤进行了研究。 实验采用了贴近实际服役条件的热循环曲线,分析了热循环引起的利用Sn-3.0Ag-0.5Cu焊膏焊接的CBGA结构中焊点横截面的组织变化、断面的组织观察、裂纹的萌生位置和扩展路径;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CBGA结构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和寿命预测。结果表明:1. 热循环后,Cu焊盘处的金属间化合物由只有Cu6Sn5发展为Cu6Sn5 和Cu3Sn两种,Cu3Sn位于Cu6Sn5/Cu界面之间;Ag焊盘处的金属间化合物为Ag3Sn。随着热循环周次的增加,金属间化合物均增厚,但增厚速度逐渐降低;2. 随着热循环的进行,疲劳裂纹开始在焊点的边角位置产生,并且沿着焊球内部或金属间化合物/焊球的界面处扩展;3. 有限元模拟结果指出裂纹萌生位置处的应力最大,并相对集中,成为整个结构的薄弱环节;利用滞后回线和Coffin-Manson方程计算得出的疲劳寿命预测值与热循环实验结果一致;4.断口观察发现为韧性断裂方式,在断口处存在由于剪切过载而产生的条纹组织。 实验还分析了利用Sn-58Bi焊膏焊接的CBGA结构热循环可靠性。结果表明:热循环后Cu焊盘和Ag焊盘处金属间化合物的组织变化和裂纹的萌生位置与上述相同,不同的是裂纹的扩展路径是沿着Ag焊盘与陶瓷芯片基体的界面扩展或者在Sn-Bi焊膏内部扩展。 另外,初步研究了CBGA结构在热电耦合场作用下焊点的可靠性。
页数85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16985
专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薇. CBGA热循环作用下组织演化与损伤的研究(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damage of ceramic ball grid array under thermal cycling)[D]. 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薇]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薇]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薇]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