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 OpenIR
秦岭-大别榴辉岩中绿辉石的显微结构特征
吴秀玲; 孟大维; 韩郁菁; 韦必则; 杨巍然; 李斗星
1996-06-15
发表期刊电子显微学报
期号Z1页码:252-257
摘要本文对秦岭-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绿辉石进行了高分辨电镜研究。绿辉石的超微结构以P2有序结构为主,其次为P2/n次有序结构和C2/c无序结构。并观察到绿辉石的P2或P2/n结构的反相畴界及π层错;C2/c结构中1/2(a+b)或1/2<110>的反相畴结构;有序绿辉石中的位错斜壁和低角度亚晶界;绿辉石的有序无序结构的相转变及晶畴结构。由电子衍射和高分辨像的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地区的绿辉石是在高压超高压条件下形成。反相畴的大小可作为变质温度和地质年代的重要标志。上述超微结构信息充分揭示了秦岭-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的本质特征和演化规律。
部门归属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固体原子像开放实验室 武汉 430074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固体原子像开放实验室 沈阳 110015,武汉 430074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固体原子像开放实验室 沈阳 110015,武汉 430074,武汉 430074,武汉 430074,沈阳 110015
关键词榴辉岩 绿辉石 反相畴结构 高分辨电子显微术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28030
专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吴秀玲,孟大维,韩郁菁,等. 秦岭-大别榴辉岩中绿辉石的显微结构特征[J]. 电子显微学报,1996(Z1):252-257.
APA 吴秀玲,孟大维,韩郁菁,韦必则,杨巍然,&李斗星.(1996).秦岭-大别榴辉岩中绿辉石的显微结构特征.电子显微学报(Z1),252-257.
MLA 吴秀玲,et al."秦岭-大别榴辉岩中绿辉石的显微结构特征".电子显微学报 .Z1(1996):252-25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秀玲]的文章
[孟大维]的文章
[韩郁菁]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秀玲]的文章
[孟大维]的文章
[韩郁菁]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秀玲]的文章
[孟大维]的文章
[韩郁菁]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