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R OpenIR
扫描速率和镍含量对熔凝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
胡传顺; 陈晓风; 孙长义; 贾时君
1999-10-21
会议名称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
会议录名称论文集
会议日期1999-10-21
会议地点天津
出版地北京
出版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摘要采用大功率、高能量密度电子束进行了表面超快速熔凝处理研究。随着电子束扫描速率的提高,电子束与基体的交互作时间缩短,熔凝层愈薄,冷却速率愈大。当扫描速率为80m/s时,熔凝层的冷却速率达到10<'8>-10<'9>K/s,首次获得Ti-Ni廉价非晶层。显微硬度值高达1420Hv,为基体的4.0倍。改变镀层厚度和电子束表面熔凝处理工艺规范组合表明,形成Ti-Ni非晶层的最佳镍含量为40~60℅。
部门归属抚顺石油学院 中国科学院腐蚀与防护研究所 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关键词电子束表面熔凝 扫描速率 Ti-ni非晶层
主办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69428
专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传顺,陈晓风,孙长义,等. 扫描速率和镍含量对熔凝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C]. 北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199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胡传顺]的文章
[陈晓风]的文章
[孙长义]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胡传顺]的文章
[陈晓风]的文章
[孙长义]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胡传顺]的文章
[陈晓风]的文章
[孙长义]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