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中痕量元素问题 |
| 王仪康; 洗爱平; 张盾; 寇鹏飞; 李桂芬
|
| 1998-12-01
|
会议名称 | 全国直接还原铁生产及应用学术交流会
|
会议录名称 | 全国直接还原铁生产及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会议日期 | 1998-12-01
|
会议地点 | 天津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者 | 中国金属学会
|
摘要 | 钢中痕量元素(锡、锑、砷、磷等)影响钢质量的机制,主要表现在轧钢加热过程中,在钢坯表面因基体氧化而富集30~100倍,与钢中残铜形成低熔点液相渗入钢表面晶界,导致在轧钢过程中晶界分离发展表面裂纺,通称为“热脆”,和在钢材热处理或其后服役的热过程中,向晶扩散偏析30~60倍削弱了晶界,导致钢脆化两个方面。痕量元素向晶界扩散偏析并不只是这些元素本身的行为,而是钢中合金元素同这些痕量元素交互作用,共同向晶界扩散的结果。合金元素同这些元素交互作用,共同向晶界扩散的结果。合金钢中的锰和镍以痕量元素向晶界扩散偏析过程不促进作用,含有高镍或高锰的合金钢对痕量元素最为“敏感”。该文还综合了国际对钢中痕量(锡、锑和砷)元素的控制标准,报导了国内外钢材中痕量元素含量水平比较,国产钢材中痕量元素来源调查结果,探讨了对策,提出了建议,推荐对合金钢中痕量(Tramp)元素含量的控制标准。 |
部门归属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关键词 | 微量元素分析
金属分析
痕量元素
合金钢
|
主办者 | 中国金属学会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69856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仪康,洗爱平,张盾,等. 钢中痕量元素问题[C]. 北京:中国金属学会,1998.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